1. 首页 >> 百科知识

(安全生产法基础知识培训)安全生产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

安全生产是保证各行各业稳定繁荣的前提,那么你对安全生产了解多少呢?以下是学习边肖整理的关于安全生产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你喜欢!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1:

1.什么是安全?

回答:安全意味着没有威胁、危险、伤害或损失。人类整体与生存环

境资源的和谐互不伤害,不存在隐患和危害,是一种免除不可接受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就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运行状态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环境可能造成的损害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以下。

2.什么是意外?

答:事故是指人们在有目的地从事生产劳动时突然发生事故,迫使生产暂时停止或造成人员伤害。事故是生产实践中的异常突变。

3.什么是劳动保护?

答:劳动保护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预防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职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和休假制度。

4.三违是什么意思?

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

5.什么是四不伤害原则?

回答:不要伤害自己,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伤害别人,不要伤害别人。

6.什么是四过原则?

答:事故原因未查明,事故责任人未受到严肃处理,事故责任人和受教育者未受到教育,防范措施未落实。

7.事故伤害程度分为轻伤、重伤和死亡。

8.什么是轻伤?

答: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身体残疾,或部分器官轻微功能或器质性损伤,表现为轻微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的伤害。一般来说,受伤的工人已经下班超过一个工作日,但伤势不重。

9.什么是重伤?

答: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疾或标准化、听力等器官严重受损,一般可造成人体长期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重大丧失,且重伤残疾损失超过105个工作日的伤害。

10.什么是责任事故?

答:是指由于相关人员的过错造成的事故。

11.什么是无责任事故?

答:是指由于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可抗拒的事故,或者由于目前科技条件的限制而无法预料的事故。

12.什么是破坏?

答: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制造的事故。

13.企业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因工负伤或者因病死亡,可以作为工伤事故处理吗?

答:过程中因病造成的伤亡,经县级以上医院诊断和劳动部门调查确认,不作为员工伤亡处理。

14.中国目前的安全管理体系是怎样的?

答:企业全责,行业管理,国家监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15.工业事故的应急原则是什么?

答:抢救伤员,保护事故现场,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6.各种安全生产制度的核心是安全生产责任制。

17.安全检查是发现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重要环节。

18.不安全状态是指导致事故的物质条件。不安全行为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人为错误。

19.企业安全教育的任务是什么?

努力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强他们对安全生产的责任感,提高他们遵守规章制度和劳动纪律的意识,增强他们安全生产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安全技术知识水平和熟练处理事故的能力。

20.保安队的教育内容是什么?

1、了解工作任务和职能、生产特点、生产设备、安全装置。

2、了解岗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3、了解防护用品、用具和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

4、了解本岗位事故及教训。

21.什么是保护接地和接零?

答:保护接地是为了防止绝缘损坏带来的触电危险。通过将故障条件下可能对地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件与大地紧密连接,称为保护接地。接零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将电气设备金属部分的外壳或框架与用零线绝缘的带电部分连接起来。

22.架设临时电线的要求?

答案:1。离地高度室内不低于2.5米,室外不低于3米,横穿道路不低于5米。

2、电线绝缘必须良好。

3.电线不得接触易燃、易爆、高温、潮湿的管道和设备。

4、电线头应包有绝缘胶布或临时配电插座板。

23.闪点是什么?燃点是什么?

答:所有易燃液体和易燃液体的蒸气遇明火均可引起闪络。此时的温度值称为闪点。物质开始着火的温度称为燃点。

24.电路起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线路间短路;(2)保险丝安装不正确;(3)超载;(4)触点或接头接触电阻不良过大,电线发热。

25.机械伤害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机械设备不符合安全要求;

2.使用过程中防护差,无防护设施;

3.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安全教育不够。

26.施工现场发生电气火灾时,应先切断电源,用沙子、二氧化碳、“1211”或干粉灭火器灭火,不得用水和泡沫灭火器。

27.火灾分为甲、乙、丙、丁四类。

1.甲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的性质,燃烧时一般能产生发光的余烬。如木材、棉花、羊毛、大麻、纸火等。

2.乙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

3.丙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火等。

4.D类火:指金属火。指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等。

28.《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于2002年6月9日颁布,并于2002年11月1日生效。2014年8月31日,NPC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NPC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29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行分类管理和综合治理。

30.对于工伤事故中呼吸心跳停止的伤者,5分钟内抢救成功率极高。


版权声明: 本站涵盖的内容、图片、视频等数据系网络收集,部分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大家!